灾中:每一次都拼尽全力与灾害赛跑——灾害信息员业务技能大赛参赛队员风采掠影(中)
“根据《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有关规定,乡镇(街道)在接报灾情后,应当在多长时间内、通过什么途径向县级应急管理部门上报?”近日,在首届灾害信息员业务技能大赛总决赛赛场,面对一道道紧贴实战的题目,参赛队员们反应迅速、踊跃作答,充分展现了扎实的业务功底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灾害信息员作为负责灾情上报“最先一公里”的基础应急力量,灾害来临时,如何当好与灾害赛跑的“吹哨人”,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一起听听参赛队员们的故事。
“火眼金睛”辨识隐患
“回答正确,获得15分!”根据比赛规则,乡级和村级灾害信息员正确回答题目后,会获得比省、市、县一级的灾害信息员更高的分数,以此凸显基层灾害信息员的重要性。
通过土壤裂缝察觉崩塌征兆,通过偶然落石预判滑坡风险……在每年防汛关键期,广大灾害信息员勇当地质灾害“吹哨员”,准确识险、迅速上报,引导各方科学应对,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陆家乐,广西贵港市桂平市麻垌镇大上村支书助理,担任灾害信息员已有两年多。在村里老干部的言传身教和自身努力下,他练就了一双辨识灾情的“火眼金睛”。
2024年5月的一天,大上村暴雨如注。陆家乐和村“两委”人员一夜未眠,不间断开展地质灾害巡查。大上村地处山区,土层薄,水土流失较严重,许多高切坡风化严重。雨季,尤其是下暴雨后,这些不稳定的高切坡极易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危及周边住户安全。当天夜里,陆家乐巡查至一户村民屋后,发现离房屋不远的高切坡已有部分泥土滑落至屋后,且还有不断滑落的迹象。根据这一情形,他当即判断此处有滑坡险情,随即叫醒熟睡中的村民,协助其转移至安全地带。
“虽然最后没有发生大面积滑坡,但当时那种情形必须当机立断,先将人转移。”陆家乐说道。
灾害来临前的快速应对、科学处置,既有赖于基层灾害信息员的“火眼金睛”,也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快速反应、高效联动。
提起2021年7月的那次险情处置,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平乡工作人员肖鑫至今仍心有余悸。当时,连续数日,中平乡遭遇持续暴雨。该乡贵落村小洞沟组组长巡查时发现一住户房屋后山地面出现裂缝,可能发生滑坡,直接威胁山脚下3户5人的生命安全。该组长随即上报了灾情。
收到信息后,从事灾害信息员工作已有6年的肖鑫,研判这是险情后,及时上报县应急管理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部门。随后,他迅速召集乡综合应急救援队人员,携带应急物资赶赴现场。到现场后,他边安抚村民情绪,边指挥人员撤离,将3户5人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
在肖鑫看来,这次灾情之所以能成功应对,关键在于灾害信息员的准确判断和各方的快速反应。他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灾害信息员,仅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熟练掌握辖区社情、民情,成为辖区的‘活地图’。”
科学高效转移避险
灾情如令,闻“险”即动。协助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是灾害信息员的主要任务之一。
今年7月8日至10日,贵州遵义市遭遇持续强降雨,习水县等地出现大范围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遵义市应急管理局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叫醒”“叫应”属地党委政府,点对点调度指导强降雨落区乡镇(街道)开展“敲门行动”、组织受威胁群众紧急转移避险……
作为一名市级灾害信息员,遵义市应急管理局防灾减灾救灾科副科长邓德骐承担着部门间的横向联络和灾情信息的上传下达工作。9日凌晨,习水县、赤水市多个乡镇出现特大暴雨。邓德骐和同事们坚守岗位,一条条雨情、水情、工情等信息在这里汇集分析,一通通预警叫应电话从这里直达基层一线。因响应联动、行动及时,习水、赤水两地当晚组织4000余名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降低了灾害损失,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
“在这次紧急转移避险中,市、县应急响应联动,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响应措施要求,基层灾害信息员第一时间开展雨前、雨中风险隐患巡查排查,发现受威胁群众果断实施转移避险。每个人在防汛救灾岗位上尽心尽责、担当作为,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底线作出最大努力。”邓德骐说。
在陕西宝鸡市渭滨区马营镇渭水苑社区干部李一恒看来,要当好灾害来临时的“吹哨人”,可能还需要一张“婆婆嘴”。该社区紧邻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每年防汛关键期,尤其是发布暴雨预警后,劝返河边的群众是李一恒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不少在河边钓鱼的群众,可能仗着自己水性好,也可能因为长时间没钓到鱼,情绪不好,就是不愿走。”李一恒说,这个时候就只能耐心跟他们“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用真诚的话语打动他们,直到他们主动撤离。
又快又准核查灾情
灾害信息员肩负灾情统计报送职责,是打通灾情信息上报“最先一公里”的关键力量。赛场上,面对一道道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参赛选手们快速抢答、冷静作答,准确率非常高。这背后是他们在灾害应急处置一线摸爬滚打中练就的专业本领。
新疆地理环境特殊,地质结构复杂,地震灾害频发。2024年1月23日2时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震中位于乌什县与阿合奇县交汇处,距离阿合奇县城39公里。
地震发生时正是深夜,阿合奇县应急服务保障中心干部侯未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顶着风雪,第一时间前往灾区查灾核灾。
抵达灾区后,侯未发现,得益于农村抗震安居工程的实施,大多数房屋并未倒塌,没有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当时电力中断,再加上余震不断、气温极低,迫切需要将群众转移至安全温暖的地方。侯未立刻行动,及时报送灾情和灾区急需的物资等信息,为后续救灾安置提供了精准决策支撑。
灾害来临时,如何能做到信息报送又快又准?许多灾害信息员表示,唯一的秘诀就是勤学苦练并持之以恒。
易渝杰,今年刚满30岁,是西藏昌都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救援技术中心管理九级职员。虽然走上灾害信息员岗位才两年,但他已完成从受训人员到培训教员的角色转变。昌都市山高谷深,地处“三江”断裂带地震多发区,泥石流、滑坡、地震等灾害频繁。
“灾情严重时,我一个月甚至上报过20多起灾情。刚上岗那会儿,我几乎没有适应期,就要报送灾情。经过老领导的‘传帮带’,我在学中干、干中学,完成了从新手到行家里手的转变。”易渝杰说。
近年来,灾害信息员队伍不断壮大,他们的灾情上报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河北邢台市宁晋县大曹庄镇位于宁晋泊蓄滞洪区。作为灾害信息员,王昭梦深刻体会到灾情报送工作的重要性。她介绍,每年汛期前,县应急管理局会组织灾害信息员接受系统培训,重点讲解灾情征兆识别、信息核查规范及报送流程。“最初我们只会上报基础数据,现在能同步分析灾情发展趋势,统计效率和准确性显著提高。”王昭梦说。
在技术手段上,县级应急广播系统和视频会议平台成为重要支撑。上游水库放水或区域内河道水位异常上涨时,县防指通过覆盖乡镇的大喇叭直接发布预警,灾害信息员同步通过视频连线实时汇报现场情况。2023年7月强降雨期间,王昭梦所在的镇科室人员连续多日值守,通过气象预警联动机制,在雨势最猛阶段保持24小时监测预警,确保了“县—乡—村”三级信息通畅。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群众对应对处置灾情的速度和成效有了更高期待。在总决赛中夺冠的江苏参赛队村级队员、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司徒镇谭巷村村聘干部朱浩杰说:“之前,我对统计制度、灾情指标、报灾系统的新变化新要求不熟悉。这次比赛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交流契机,让我们以练促学、以赛提能。我将运用所学所得,积极投身防灾救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