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揪出隐患2000余条 专家“抓虫”企业心安
“为什么这台消防水泵没有压力表?”
“报警器的防爆等级不够,得换。”
“救援物资没维护记录,这就是隐患。”
近日在黄冈市一处化工车间里,专家们穿着工服,蹲在泵房和管道旁,一条条揪出问题。企业负责人站在一旁,心里直打鼓——问题这么多,会不会影响生产?可很快,他从紧张转为心服口服。专家不仅指出“哪里不对”,还讲清“为什么不对”,更给出“怎么改才对”。一天的排查结束,负责人长长舒了口气:“他们真的是帮我们补上了命门。”
这场“安全体检”,源于一记警钟。外地发生化工事故后,黄冈市第一时间行动,对全市危化重点企业开展全面排查,直奔可能存在的同类隐患。
“化工安全,光靠行政检查远远不够。很多问题藏在工艺细节、设备内部和管理流程里,非专业人士很难发现。”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请来省级资深专家,往深处查问题、抓细节、堵漏洞。
这支专家团队覆盖工艺、自控、设备、安全管理等多个关键领域,既有资深经验,也懂一线实际。两个月间,他们出动279人次,走进67家危化重点企业,深入车间,钻进泵房,展开真正意义上的“把脉问诊”。
从应急物资无维护记录,到消防泵房缺少防水措施;从报警器防爆等级不达标,到气体检测装置缺失……大到设备安全,小到一颗螺丝钉,都逃不过专家的眼睛。累计发现2000余条安全隐患。
“我们不仅揭示了设备维护上的问题,还找出了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安全意识淡薄这些‘软肋’。”市应急管理局危化科负责人说。
更重要的是,整改没有停留在“数字游戏”。黄冈市应急管理局把2000余条隐患全部“清单化”管理——一企一策,一患一策,逐条落实到人、到时间表、到整改措施。执法人员持续回访,确保不是“查了就算”,而是“查必有改”。
“整改过程中,企业不仅补设备、换装置,还主动加大安全投入,升级工艺装备,强化培训演练,把‘要我安全’逐渐转化成‘我要安全’。”危化科负责人说。
(张乐克、付凡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