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安全带生命带 > 开车禁忌 > 超速行驶

超速行驶

www.mempe.org.cn时间:2015/5/29 14:02:06来源: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次浏览

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错综复杂,其中超速行驶是我国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诱因之一,超速行驶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不但在事故总数中占有相当比例,而且多为重大事故,国内外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所有交通事故中,由于车辆超速以及速度不当所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死亡交通事故的1/3。有关研究表明,平均车速每增加1 km/h,交通事故伤害就增加3%,死亡交通事故就会增加4%~5%。


驾驶人超速行驶心理因素

驾驶员超速行驶心理状态表现为:抢时间,赶任务;争强好胜,自我表现;心存侥幸心理;寻求刺激。无论表现为何种心态,究其原因,都是缺乏对超速行驶后果的估计,缺乏安全行车常识和遵守法规的意识。


超速行驶的影响

一、超速行驶对驾驶员的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超速行驶易引起驾驶员恐惧、惊慌,同时生理上也会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对周围交通环境的正确判断,更会影响对临危情况的正确处置

1.超速行驶使驾驶员的视力下降,视野变窄。研究表明,汽车行驶速度升高时,驾驶员的视力下降,并且车速越高,其下降速度越快。驾驶人的视野与行车速度密切相关。车速提高时,驾驶员的注视点远移,注意力随之引向景象的中心而置两侧于不顾,结果形成所谓的“隧道视”或“管视”,视野变窄。

此外,行驶速度越高,距离汽车越近的目标物在驾驶员视野内作用的时间越短,导致目标物影像模糊或无法感知,辨别近物的能力显著下降。

2.超速行驶使驾驶员反应迟钝,准确性下降。车辆行驶速度过快,驾驶员精神高度紧张,生理、心理能量消耗很大,易产生驾驶疲劳而反应迟钝,遇到险情时,来不及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若长时间超速,驾驶人对弱刺激的反应发生变化,易出现操作动作不协调或错误操作。

超速行驶常常会使驾驶员低估本车速度和行人、非机动车及其他机动车的速度,出现险情时往往采取措施过迟,影响整个驾驶操作过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超速容易形成“隧道催眠”,导致驾驶员应急能力变差,准确性下降。

二、超速行驶对车辆的影响

1.超速行驶会破坏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车辆转弯或变车道行驶时产生离心力,其大小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此力使汽车具有向外翻转或侧滑的趋势,使汽车的平衡性变差;汽车在高速转弯行驶时,车辆易出现过度转向现象,使车辆偏离原行驶方向;制动时易产生跑偏,使汽车操作困难。因此,超速行驶时稍有操作不当便会诱发交通事故。

2.超速行驶使汽车停车距离延长,制动的安全区缩小停车距离是指驾驶员从感觉危险信号开始到车辆完全停止时所驶过的距离,包括反应时间和协调时间、减速度增长时间和持续制动时间内行驶的距离。在驾驶员反应时间和制动系协调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与车速成正比地增加,而在后者的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与车速的平方成比例增加,所以车速越快,车辆的停车距离越长,不安全区域越大。

3.超速行驶使轮胎性能下降轮胎性能是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因素。汽车在长时间高速行驶过程中,由于轮胎承受反复的变形,产生迟滞损失。当车速达到临界值时,轮胎会产生驻波现象而产生大量的热,其大小与轮胎的负荷和速度的乘积成正比。同时,高速行驶时路面对轮胎的冲击力也会增加,易造成轮胎动超载现象,使轮胎产生多种异常磨损和早期损坏,还会引发其他机械故障。因此,超速行驶易使轮胎过热和过载,造成爆胎或行驶方向不稳定,甚至引起车辆驶离公路、翻滚和碰撞等交通事故。


超速行驶的安全隐患

1.运行车速越高,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性越大。运行车速越高,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性越大,但是危险性与运行车速并不成线性关系,研究表明,速度每增加5km/h,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基本上是原来的2倍。

2.运行车速越高,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越大。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与运行车速紧密相关,二者的关系是基于物理学的。运动车辆的能量是其质量与速度平方的乘积,车速越高,事故发生过程中速度变化越大,能量转化也就越多,事故后果越严重,造成伤亡的可能性也越大。


车辆行驶速度与事故之间关系

人们普遍存在类似“现在汽车能开一百五、六十公里,高速公路为什么限速在一百二十公里”的疑问和讨论,这说明人们对安全行车速度缺乏基本的理解。

1.速度与制动距离。车辆的速度越高,驾驶人停车和避让事故的时间必须越短。一辆普通的小汽车,以车速 50 km/h 行驶的制动距离在 13 m 左右,而车速为 40 km/h 时制动距离在 8.5 m 之内。

2.速度与碰撞事故。发生碰撞事故的概率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发生严重碰撞事故的概率与速度的立方成正比;发生致命碰撞事故的概率与速度的四次方相关。许多国家对速度的研究表明,平均时速每增加1 km,交通伤害事故发生率就上升 3%,死亡率则上升 4~5%;反之,平均时速每降低 1 km,交通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就下降 3%,死亡率则降低 4~5%。

3.速度与死亡。车速为 80 km/h 的汽车发生交通碰撞事故时,其驾、乘人员死亡的可能性是车速为 32 km/h 的车辆发生碰撞的 20 倍。当行人被一辆以 30 km/h 或更低速度行驶的车辆碰撞后,生存的机会在 90%以上;而当车辆速度上升到 45 km/h 时,行人被撞后幸存的机会就会低于 50%;当车辆速度上升到 80 km/h 时,行人被撞后就几乎没有生存的可能了。

4.速度与车辆爆胎事故。车辆爆胎经常会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研究表明:如果小汽车行驶速度在 120 km/h 以下,车辆爆胎后只要不踩刹车,车辆不会发生侧翻或旋转;如果行驶速度达到 140 km/h,即使没有任何操控动作,车辆也会出现旋转或侧翻;如果速度在 160 km/h 以上,则车内人员几乎没有生还希望。


限速措施

1.限速标志。速度限制非常必要,根据道路交通功能、线形、车型、气候和交通流特征诸因素,分时段、分车型、分车道限速,必要时连续设置限速标志用来提示司机降低车速,在必要路段安装车速反馈标志,使驾驶员及时了解自行车速。

2.限速丘或减速带。研究证明,减速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限速手段,在不损害车辆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将速度减少20~30 m/h,将事故数和严重度降低50%以上。但在布置减速丘的路段,应提前告知驾驶员。

3.路面标识、标线。常用的措施是在行车道上画有限制车速的数字或形似障碍物的立体图案或错觉标线,错觉标线能使驾驶员产生要降低车速的明显的心理效果。

4.减速路面。在必须减速的路段,把良好的路面人为地改为不平整表面,用粒径为18~20 mm的碎石交替在车道上做表面处治,当汽车驶过这种“颠簸路面”时,会引起噪音与颠簸,从而迫使驾驶员降低车速。

5.其他措施。如通过安装测速仪、摄像头等监控设施,加大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监控力度;严格执法,加大交警巡察力度和违章处罚力度;加大汽车行驶记录仪的安装力度,对机动车驾驶员进行动态管理,约束驾驶员的超速行为;严把驾驶员入口关并加强教育,让驾驶员遵守限速规定等,更大限度地保障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