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安全科普 > 警惕 “鬼探头”:读懂风险,守护道路安全

警惕 “鬼探头”:读懂风险,守护道路安全

www.mempe.org.cn时间:2025/9/12 15:26:26来源:国家应急科普宣传 次浏览

对于每一位驾驶人而言,“鬼探头” 都是道路上极具威胁的 “隐形杀手”。它特指车辆正常行驶时,行人、非机动车等突然从路边、车流、大型车辆等视野盲区内蹿出,双方都没有足够的反应与躲避时间,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一次次出其不意的 “相遇”,往往让司机措手不及,不仅可能造成车辆损坏,更会带来难以挽回的人身伤害。


一、“鬼探头” 高发群体:

未成年人需重点关注

在 “鬼探头” 事故中,未成年人是高发群体之一。由于年龄小、安全意识薄弱,他们过马路时常常出现危险行为:或与同伴追逐打闹、突然猛跑,或横冲直撞不顾往来车辆,甚至走到马路中间突然折返。这些行为本身就充满风险,再加上未成年人身材矮小,容易处于驾驶人的视线盲区,一旦驾驶人未能及时察觉,后果不堪设想。

尤其当未成年人在没有家长陪同,同时未遵守交通法规的情况下横穿道路时,“鬼探头” 事故的发生率会大幅上升。他们对交通风险的判断能力不足,既无法准确预估车辆行驶速度,也不清楚自身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成为道路交通安全中需要重点守护的群体。


二、“鬼探头” 三大高发地:

这些场景必须警惕

“鬼探头” 的发生并非随机,而是常集中在特定场景。了解这些高发地,能帮助行人和驾驶人提前做好防范,减少事故风险。


01 红绿灯路口

红绿灯路口因车流、人流交汇密集,成为 “鬼探头” 的重灾区。当车辆等待绿灯通行时,驾驶人一侧的视线可能被前方慢车(尤其是大型车辆)遮挡,形成视觉盲区;而行人或非机动车的视线也会被慢车阻挡,若此时有人闯红灯通过路口,双方都难以提前察觉,驾驶人往往来不及刹车,极易引发碰撞。



02 公交车站台

公交车站台的 “鬼探头” 风险,多源于大型车辆的视线遮挡。很多人从公交车下车后,不等公交车完全驶离,就急于从车头前横穿马路。公交车车体庞大,从其左侧驶过的车辆驾驶人,几乎看不到车头前方是否有人,一旦行人突然从车头窜出,驾驶人往往猝不及防,根本没有反应时间。



03 有隔离护栏或隔离带的马路

部分行人为图方便、抄近道,无视交通规则,随意跨越隔离带或钻穿隔离护栏,从车流中间横过马路。隔离护栏本是为了分隔车流、引导有序通行,而这些 “冒失” 行为打破了道路秩序 —— 车辆在正常行驶中,很难预料到会有人从护栏另一侧突然冲出,往往来不及制动,直接发生碰撞。



三、“鬼探头” 的预防指南

防范 “鬼探头”,需要行人和驾驶人共同努力。不同角色需明确自身责任,掌握科学的预防方法,才能织密道路安全网。

(一)行人与非机动车:不做 “冒失鬼”,守好安全线

严守交通法规,

拒绝违法行为,

遵守交通规则,

是避免 “鬼探头” 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明确规定,行人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从行人过街设施通过;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应当观察来往车辆的情况,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不得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加速横穿或者中途倒退、折返。

摒弃侥幸心理,重视风险预判

人的血肉之躯难以抵挡机动车的冲击力,切勿抱有 “车辆会让我”“我能快速通过” 的侥幸心理。尤其是在高发地附近,要时刻提醒自己:“盲区可能有风险,不可冒然穿行”,避免用 “鸡蛋碰石头” 的危险行为赌安全。

掌握细节方法,规范通行习惯

过马路时,除了不闯红灯,还要牢记 “一慢二看三通过”:先放慢脚步,观察左右两侧来车,确认安全后再通过。

晚上光线不足,过马路时需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光线明亮的区域,或穿戴浅色、反光衣物,让驾驶人更容易发现。

从公交车下车后,绝不从车头绕行,需待公交车驶离后,确认道路无来车再通行,避免陷入大型车辆的视线盲区。

(二)机动车驾驶人:绷紧安全弦,做好提前防范

提高安全意识,知晓风险点

驾驶人首先要明确 “鬼探头” 的高发群体和高发地,开车经过红绿灯路口、公交车站台、有隔离护栏的马路时,需格外小心谨慎,尤其是紧邻大型车辆时,要主动预判可能出现的盲区风险。

老驾驶人常说的 “超车看车头,会车看车尾”,是预防 “鬼探头” 的实用经验:超车时,要警惕被超车辆的车头前突然窜出行人或非机动车;会车时,要留意对向车辆的车尾处可能冲出的行人和非机动车。

养成 “备刹车” 习惯,做好应急准备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驾驶人,突遇 “鬼探头” 也会紧张失措。预防的关键是提前做好应对 —— 开车时只要不踩油门,右脚就必须放在刹车踏板上,保持 “备刹车” 状态。这样一来,一旦遇到突发情况,能第一时间踩下刹车,缩短制动反应时间。

重点路段减速慢行,留足安全距离

在公交车站、路口等风险路段,减速慢行是必要举措。驾驶人发现前方公交车停靠时,要提前减速,观察道路两侧情况,打转向灯提示后方车辆,在车身与公交车车身重合时,可鸣喇叭示意(注意避免在禁鸣区域鸣笛)。

经过路口时,无论有无红绿灯,都要减速观察,留意道路两侧是否有行人或非机动车横穿,尤其在没有红绿灯和交警指挥的路口,更要放慢车速、仔细观察。

此外,行经建筑物拐角、绿化带两端时,也要减速并鸣喇叭,防范行人突然出现;路过学校、小区附近时,需提前减速,警惕儿童突然冲向马路。

“鬼探头” 事故的本质,是 “视线盲区” 与 “危险行为” 的叠加。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树立 “知危险,会避险” 的安全理念。

道路安全不是某一方的事,而是行人和驾驶人共同的责任。只有每个人都摒弃侥幸心理、遵守交通法规、提前预判风险,才能最大限度减少 “鬼探头” 的发生,让每一次出行都平安顺畅。

相关资讯